晋陶渊明独爱菊,吾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然而人们以花为食的历史,却让大多数人感到惊讶,毕竟这花儿是从何时开始成为了人们吃饭饮茶的东西的呢,最早的记载是在什么时候呢?
其实以花入饮,以花入食,
这是通过时代的变化,
人们的认知,
一点一点发展至今的。
PART.01
以花入饮的发展
1.汉代之时
以花入饮的记载,从书中看来,最早是从汉朝。那个时候,西汉刘歆云曾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可见这个时候人们虽然知道菊花酒可以令人长寿。但是却并未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也正因如此汉朝之时以花入眼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也并没有对它们有很大的好奇心。但是魏晋南北朝之时,诗人庾信的《就蒲州使君乞酒》中还曾经写到“蒲城桑葉落,灞岸菊花秋”,这也表示在魏晋南北朝之时,也有以花入饮的习俗。可见虽然汉朝之时,菊花酒并没有大肆的流传开,但是却仍流传了下来,这才有了后期以花入饮的记载。魏晋之时,也有饮用菊花酒的习俗,等到了南北朝之时,就已经有人开始饮用榴花酒了,北周诗人王褒还曾经写过《长安有狭邪行》,其中的“涂歌杨柳曲,巷饮榴花樽”就证明除了菊花酒以外,人们已经开始研究其他的花是否可以饮用的问题了。
2.唐朝之时
唐代之时,有关花卉入饮的记载开始多了起来,除了菊花酒和榴花酒以外,开始有了与茶有关的花卉类饮品,第一个被人们所接受的便是菊花茶了。其实唐代人们对花卉入食入饮的问题,已经比起其他朝代更为先进,不过人们仍旧并没有对它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因此出于谨慎行事,这一时期也并没有让花卉入饮的风气流传开来。只不过唐朝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始接受到了以花入食的问题,虽然人群有限,但这也是新一个突破,是为了后世人们以花入饮入食的风气流传的根基。
3.大宋时期
宋代,这是一个让花卉入饮入食形成风尚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会通过花卉做出各种食物,可以做饼,可以做菜,可以做饮品,各种各样的与花卉有关的食物和饮品。在宋朝之时随着流行的风气应运而生,这也是为何宋代人们更愿意接受与花卉有关的食物的原因,也许之前这种风气并不是很强,但是当人们反复实践之后,发现这对人体并没有什么伤害,甚至某些花卉还产生了一些药用价值,对人体的身体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时候,他们更是愿意将这以花入饮入食的时尚向全社会进行推广。从以花入饮的有限的人群中慢慢的推广至天下,使之成为风尚,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唯一不曾转变的便是人们那颗对未知领域产生好奇并愿意去进行研究的心。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心态,才能够让人们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前行。
PART.02
以花入食的发展
1.与饮结合,为粥为茶
以花入饮,这是最为常见,也是历史记载最多的一种与花有关的饮食方法,虽然花茶花酒的历史都不是很多,但是唐代对此的记载已经颇为详尽。到了宋朝之时,花农种植花的规模也已经很大,就连苏轼都曾经写过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的诗句。
这意味着人们对以花入饮并不排斥,而且在宋朝之时,人们也对根据曾经的朝代中所作的记载发现,最早以花入酒的便是菊花,在两晋时期,陶渊明饮菊花酒的故事。还一度传为佳话,也可从中看出,陶渊明对菊花很是喜爱,以花入酒的行为更是为众人所接受。
除了以花入酒入茶之外,在宋朝用花做羹汤也是很流行的。甚至在当时还有了一种习俗,那就是客至即设茶,欲去则设汤,不知起于何时,然自官府,下至闾里,莫之或废。总之这都是以花入眼的有关的几种饮用的方法。
2.与菜结合,各种特色
在两宋之时,国家盛行佛教思想,大多数人都被提倡吃素食,因此当时的蔬菜品类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这对花卉入菜的流行提供了一定的根基,在那个时候菊花入菜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情况,书中曾记载甘菊,一名家菊,人家种以供蔬茹。凡菊叶,皆深绿而厚,味极苦,或有毛。惟此叶淡绿柔莹,味微甘,咀嚼香味具胜。
3.与主食结合,独特无比
有菜有饮品,宋代之时,与花有关的做法,还不仅仅只此,在主食方面与花卉有关的品种也是非常丰富的,其实宋代人们本身主食就已经颇为丰富,有饼有馒头,有面条有粥,再加上不同的菜类,这本就营养丰富又具有特色,再以花作主食的时候结合得最为完美的便是饼了,加入了桂花,菊花等花卉制成的饼,味道比之前更为独特,带着丝丝清香。
PART.03
以花入食的原因
1.精神需求
其实宋朝的人们喜欢以花入饮以花入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那个时候商业繁荣,文化兴盛,人们在物质上已经得到了满足之时,便希望在精神上也得到需求的满足,赏花的风气得到了很大的传播,便也影响了食花的发展,毕竟花卉的种植过程与花卉制作餐饮的技术问题息息相关,是不能独立而谈的,在唐朝的时候赏花的风气就已经有了规模,宋朝不过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在宋朝比唐朝更多一点的,便是重阳和端午的时候,需要进行花卉的供养。
2.花的寓意
花卉在人们的认知中,它干净雅洁,伴随着清香美丽,鲜艳却又不妖娆,是人们心中非常美好的存在,不同种类的花卉便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将它们做成食物在精神层面上使人们得到了满足。
飘逸潇洒,超凡脱俗,形容的是人们的品质都是上乘。在魏晋的时候人们就很喜欢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来标榜自己具有反抗的精神,是坦率真诚的人,不过因为花卉它是一种清新脱俗的种类的存在,因此它雅俗共赏,是让人们都愿意为之倾倒的存在,当它们能够成为食物,人们就更是多了一份欣喜。